前些天,看见一段徐誉滕唱《Lilei&Hanmeimei》的视频,突然又一次触起心底那根关于青春的敏感神经。
其实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如此感慨青春了。上一次是看到网上介绍关于《哆啦A梦》的结局,再上一次是看到长大了的《小龙人》小演员照片,再上上一次……我已经记不清了。我们长大了,《小龙人》里的小演员长大了,连初中英语教材里的Lilei和Hanmeimei也长大了,但《哆啦A梦》里的大雄还在读小学。记得小学时看《变形金刚》如痴如醉,变形金刚的小画纸满天飞。大四时一个同学把《变形金刚》下下来,我们全宿舍同学激动地凑在一起看,第一集还没看完,大伙就觉得幼稚得受不了了,后面的再不敢看。想不到十几年后的我们居然如此难以理解当年的自己。好在美帝的好莱坞把经典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让我们看到逼真撼人的变形金刚。或许电影的精彩只不过是个载体,让我们开心的不过是发现那个儿时的英雄还活着,而且雄姿不减当年。
我们有幸与网络相伴成长,网上不泛与80后有关的回忆视频。细细看来,那些回忆有那么多的共同之处。那些我曾经以为只会风行于我们那个地方的小游戏和小事物,原来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流行。我该说是80后都是很喜欢回味童年的一代,还是只有我们到了这个年纪?但是,即使我们有许多相同的回忆,但仍有很多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童年故事,就像今天他们在为各自不同的生活目标奔波。那些维系我们这代人情感的纽带,经得起岁月的霜浊吗?多年之后,我们还去点那些视频吗?
前不久还看到报纸上一篇关于“中嫩阶层”的文章。一份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报,为了吸引眼球把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扯出来套上一个新鲜的名词,然后描述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古怪人生态度。我是很不屑,但不得不承认他里所说的某些事实。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要是在农村里,结了婚的早该打着七八岁的孩子屁屁教训他们不许学坏了;还没结婚那就是极其危险连母猪见了都要避一避的老龄青年。而象牙塔里长大的孩子固然没那么旧观念束缚,但为了激情的耍流氓生活去了,为了爱情的被流氓生活耍去了。奈何小报记者看不透,执意给各位剩男剩女扣上“装嫩”两个字。
一年前,听到一首歌叫《青春大概》,那时我在想:青春,或许我已经没有资格去谈论这两个字了。我只能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的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