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上海滩

  离开上海已近一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要重返上海了。最近上海的世博会很火爆,导致我买不到火车票,无奈只好以接近全价的价格买了机票。又听说那边宾馆房源紧张,不能提前订,只能当天有房当天住。我不得不联系师弟,做好睡他宿舍的准备。临行前想到要是住师弟那需要自备牙膏,于是往包里塞了牙膏;又看到上次放包里忘了取出的小水果刀,想到可能有用,于是又再次带上。虽然不是头一回坐飞机,但以前安检还一直都顺利。而这次,我多此一举的念头,导致我的牙膏和小水果刀被当成危险品让机场没收了。想起那把小水果刀,当年买它虽然只花了一块五,但也算小巧精致,初期还挺锋利,后经几番折磨,刀头被挫刀刃钝卷,跟随了我七八年,削水果也还算利索。安检人员看我一副不舍的样子,说如果想要保留可以通过托运。那么小不点的东西办托运未免太富喜感,到时下了飞机能不能从行李堆里找到它还是个问题,我只好忍痛割爱放弃了它。当安检人员把我的牙膏和小刀一起收走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坐飞机旅行还带牙膏是起多么老土的行为。能坐得起飞机的人通常都不缺住宾馆的钱或者再买一瓶牙膏的钱。不过当我看到危险品收集台那摆着一堆牙膏时,我顿时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宽敞明亮:原来我这个土人并不孤独,孤独的只是英雄。

  幸运的,我还是住到了上海的宾馆。不过客房部只让我住一天,一天之后会如何,就看有没有房源了。因为上海所有宾馆的房源都要受世博办控制,什么时候世博办想收回房源或者派贵宾来住,我就只能另找窟窿了。为了应付随时被退房的危机,我只好到附近转转,看有没有别的房源充足且便宜的宾馆。走了半个小时,穿了几条街道,宾馆没找着,倒是有了意外发现:在某条街的某条电线杆上贴着了张“天上人间夜总会”的直招广告。听说北京的“天上人间”最近刚被查了,网上有说是为了支援世博,看来此事并非空穴来风。

  这个时候说起上海,就不能不提世博。这是一个规模空前的盛会,盛况堪比北京奥运。日本当年的世博已经创纪录的接了六千万的客。而本届世博打算要超越日本,将接客七千万,已有几百万人进去过,还有几千万人将要进去,另有几千万人想要进去。这些数据都只为创造一个盛况——人流。

  我听到的所有关于游览世博园区的各种体会都有一个共同点:人多。我退缩了。去还是不去呢?门票不便宜,要是这么贵的门票去了光看人或者光排队,还是会有点心有不甘。不过不去的话以后可不一定有机会。如此空前规模的世博会不一定能有第二回。我犹豫来犹豫去,发现这种心态就像暗恋一个美女,明明喜欢又不好意思去追。这种心态真让人羞愧。我决定像个爷们一样去他一回。忽然间,我为这个把世博会比作美女的比喻泪流满面:如果把上面那段文字里的“世博”换成“美女”两字,那将是多么龌龊的一段文字!

  果然,世博园里还是一如既往的人多,尽管那是夜场,还下着毛毛雨。从亚洲区南边穿到北边,我就找不到一个不用排队的馆。走了快一个小时,我一个馆都没进成。我心中一片悲凉,心想再进不了馆我就只好找间厕所参观去了。好在此时我来到的主题馆比较冷门,找了一会,看见一个门,陆陆续续有人进去。终于让我找到一个不用排队的参观入口了。这是一个比较有内涵的馆。没有什么特别让人惊艳的东西,但主题深刻。有一个馆叫国际信息发展网馆,馆外打着条幅说馆内展出各国先进的科技,我排了十分钟的队进去,发现上了当,绝大部份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再旁边是一个联合国馆,不用排队就进去了,发现水分更多,只有文字、照片、视频。倒是旁边的“云中水滴”排的人很多。我花了极大的耐心排了二十多分钟的队,跟了一批人进去,发现这队排得还是挺值的。看来那些来参观的人们早就打听过哪些馆好玩了。进了馆后先要上一座电梯,电梯的墙是透明的,外面一圈银幕播放着从地面上升到云端的动画,配合缓缓上升的电梯,给人一种穿梭到云端的错觉。后来还有球体投影,3D的保护自然宣传片,模拟龙卷。来到欧洲区的时候,有几个热门馆排满了人。来到丹麦馆附近,发现丹麦馆的队伍流动很快,于是排队进去。在馆内兜了一圈后才发现整个馆就一座美人鱼像可参观,这个馆因此成了热门馆。馆内有卖美人鱼小雕像的柜台,68元一个。就因为一个童话故事,这座雕像就成了众人追捧的对象,这个小雕像纪念品就可以卖得如此贵,我不得不感叹文化的力量。后来还发现英国馆的队伍流动也很快,我又加入排队行列。不过那个队伍在栏杆规范下成“之”字形折了九列,每列几十米,随着队伍从头到尾不停的流动,我也花了将近十分钟。那时的我想起了《山路十八弯》,心中一阵悲凉:再弯的山路也不带这么弯的啊!听说夜晚的英国馆要是放了灯就会变得五光十色十分漂亮,可那晚的英国馆没放灯,从外面看就像个冬眠的刺猬。进到馆内就看见密密麻麻又排得整整齐齐的管,每根管都射出一柱光,像一片灿烂的繁星世界,煞是壮观。不过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出了英国馆时已是九点多,离闭馆时间已近。非洲馆区许多馆都冷冷清清,而我已没有多少时间,不得不放弃参观,抓紧时间穿过一个非洲联合馆,来到一座“天下一家”的馆前。幸运的,我和另外几个人成了这座馆当晚的最后一批参观者。馆内展示的是2015年的科技家庭生活,一个演员通过与墙上投影的人物认真的“互动”聊天来过渡情节。其中有一些有趣的互动体验。不过这种科技生活,估计在十年内也难以普及。十年内,中国能实现居者有其屋就已经很不错了。

  本来还想通过渡轮渡到黄浦江对面的展区参观参观,不过看来时间不多了,只能匆忙上了一辆公交车,坐到了对岸。即使是这样,我还是一个馆也没看成,十点一过,所有的馆都要闭馆了。原计划要在闭馆后看看夜景,而夜景最美的地方在江的另一边,再回去又得折腾一番,时间还不一定够,只好作罢。事后总有人问我世博会怎么样,我只能说凑合吧。好看的排不上,冷清的没啥内容,去了会很郁闷,不去会很闷郁。其实要是能看到一些热门馆还是很值的,或者要是那些冷门馆能做得精彩些,也是不错的。至于网上爆出的那些国人素质,眼不见为净吧。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完美的。

  参观回来的第二天,参观人数就飙升至50万,成了开园来最高峰。头一天对人多的哀叹,第二天就变成了庆幸。谁也无法预料50万这个峰值以后会不会被刷新。这个世界总是有许多意外。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有些事别太执着就好。还记得周四那天在小李那看星际录像,听到一句话:是秃子总会发光的,不是秃子总会掉光的。

《重返上海滩》上有2条评论

  1. 记错啦,应该是:是秃子总会发光的,不是秃子总会掉光的!
    你这句既不对仗又没气势,改过来吧,哈哈!

    1. 怪不得我怎么念都不像原话。唉,记性真差,老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