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之《天云山传奇》

  不小心下到这部电影,点开一看,是部老电影。谢晋导演的。

  尽管这是一部老电影,但和现在的电影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只要是能有不少镜头的角色,不管是不是头号主角,都是男帅女美。别看那些角色穿着那个年代的衣服在现在看来那么土,要放到今天,那些演员也算得上是绝色。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传奇背后都有一段爱情故事。王菲唱着《传奇》,而那里面的歌词无不让人想到爱情。这部电影英文名叫“Legend of Tianyun Mountain”,记得有部电影叫《Legend of The Fall》,也是和爱情有关。看来这部电影也不能免俗。不过故事一开头是从1978年讲起,这就和某些背景脱不了干系了。有些影评说此片是对某些历史事件的一种反思。其实电影导演也许会有他自己的反思结论,但放在电影作品里一定不能说太细,能给观众留下余地的电影才是好电影。说到反思,每个人的深度又不一样。如果已有的反思已经足够深,那现在的状况一定不会是这样差。

  历史的每一个事件都有它的因。说起文革,那可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运动——可惜是歪曲的。中国近代的群众运动也不少,但基本上每一次都名垂青史,而为什么独独这一场是歪曲的呢?这说明当时的大部分民众已经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说“已经丧失”也不对,自古以来,人民都是愚昧化的——他们能想到怎么解决下一顿饭度过下一回冬就不错了,明辨是非这类能力有点奢侈。看看电影里,罗群还是政委的时候,大家争相前来握手;打成右派后因病躺在马车上从村道路过,人人避而远之。叛徒投降都还要经过思想斗争呢!如此大是大非仅因为组织一句话就颠倒了,而群众也居然认同了!所以,要想避免历史重演,第一,民众一定要开化。其次,对比当时的历史环境与以往革命时期的历史环境,一点很大的不同就是当时有一个绝对的是非标准——“党的思想”。加个引号是表示这只是一些干部嘴里的党的思想,而这些干部对党的思想又不是真懂。对这些干部来说,“党的思想是一贯正确的”这一结论反正是如此的好用,并且这一结论有强大的后盾撑腰,至于思想的内容,自己想怎么定义就怎么定义,至于那些论证过程,懂与不懂没什么区别,也不会有谁能看得出谁是真懂谁是装懂。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发明一种制度能区分谁是真懂谁是装懂者,要不然我们的教育体制早就筛选出一大堆诺贝尔奖潜在获得者了。既然没有配套措施,坚持一些死的结论只会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弊大于利。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完美的理论,与其固执地维护形象,倒不如把它放到质疑声中让它进步。第三,那个时候全民都在信仰毛泽东一个人,毛的影响力被空前扩大,这就注定他不小心犯一个错也是破坏力空前。所以,现在大家都推崇鸡蛋不要都放一个篮子里,这个世界需要多极化。历史从来就是在各种力量的制衡与博弈中进步的,不愿平等博弈的人通常都有想要留守的利益。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根本没必要去追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因为有的现实比故事本身还要残酷很多。光是在这个故事里,人就已经渺小得如同蚂蚁,在历史的大潮中随时被淹没,就像那个被大水冲挂了的凌曙一样。现今的我们,都在为各自的处境抗争。思想有深度的影响力不足;有影响力的层次还有点欠缺。激进的人会被消失掉,也没有几个人能像谢晋那样能把一个带敏感内容的故事拍成爱情片。尽管电影中冯晴岚在给宋薇的信中说“……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对于个人,能有多少时光可以等待那个必然?又需要花费多少代价才能提前换来必然?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学会在历史的潮流中保存自我,同时也要向那些为历史进步付出代价的人们致敬。

   一反思就跑题。

《电影之《天云山传奇》》上有2条评论

  1. 我还真没看过谢晋的电影,回头找两部来看看。

    1. 他的电影在那个时代的造诣还是很高的,这部电影就影响了很多人。也可能是因为那时的人们比较单纯。
      对比一下现在的电影,基本娱乐化了。不搞点带色镜头就捞不到票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