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学生来补课了,有个学生是我隔壁杨老师的侄亲。杨老师不在,他常跑来隔壁的空房里讨点生活上的便利,也和我打过几次照面,有一次是在我上网的时候。
今天傍晚我在刨白瓜准备晚饭,他过来问我能不能帮他申请两个QQ;我说可以但你一个初中生要QQ做什么;他说要和同学联系聊天;我说这两天网络不通等网络通了再说吧;他接着问我是学生吗;我说我刚大学毕业;他说那你是22……;我说我23岁准备读研;他说那你还要再读……;我说还要再读三年;他说那三年之后你就26了;我说你不读不也一样三年26吗;他说那还得熬三年啊;我说小伙子等到时候你就明白能读研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了……
我今天下午刚去拜访一位初中同学,他现在我们区政府工作,是个小职员。前几天刚考完公务员得了第三名,但单位只招收一个,所以没怎么抱希望。我说去考研吧,他说他也想,但那样要辞去工作,还要冒着考不上的风险,又不想要家里人掏钱养着,还不好得公费……总之不知如何是好。
一天之内遭遇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我想那位初中生也是读书读到怕了,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在他看来这种生活要是持续到26岁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只是他不知道大学生活和研究生生活其实算是一种享受,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但也有人体会不到,大学毕业便投身于工作了,当然也有人是迫不得已而去工作,也有人本身更愿意工作。有的人在体会了工作的艰辛和无聊后重又燃起了对校园生活的向往。原来围城的原理是通用的,除了钱钟书所写的婚姻围城,还有校园围城:象牙塔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围城就像一个定律,应验了多少人的命运。其实围城这一形象只是文人的一个借喻体,只是文人一向不喜欢戳得太穿,它直接映射的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欲望斗争。人们总是不知道事实的真相,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盲目中选择,在结果中反悔。从当局者来看,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从旁人来看,万物各有其优点,各有其理。这就是主观与现实的矛盾。
人生的艺术,就在于与欲望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