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测评(2)

  曾经,小黄车和小橙车在各大街头共同占据共享单车市场的半个天下。在小黄车还只有机械版密码锁的时候,我对小黄车的初始印象是好骑。但紧接着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APP无法定位车的位置。这一点无疑会使小黄车面对小橙车的竞争力大打折扣。直到电子版密码锁小黄车的出现,才算改善了这一体验,然而好骑的体验也被一起改没了。不过,无法管理的机械锁小黄车,注定要成为弃子。坏了无人来修,被各种方式据为己有……每次看到都让我眼前一亮的机械锁小黄车,就这样一辆辆地凋零,慢慢退出市场。
  小橙车的高端定位电子锁,为找车提供了很大方便,不知不觉也挣到了很多粉。又或者,只是投资方足够壕,在街头投放了巨量的车。我曾经数次在夜里十点多的地铁站附近看到被封的辅路上,停着一辆大卡车。开始我以为是修路,直到后来有一次看到工作人员在大卡车厢上把小橙车卸下来,而地铁站旁边的自行车停车位很整齐地排了一长排小橙车。次日,这些车都被骑走了。但是,我始终骑不喜欢小橙车的骑车体验。除了骑车姿势的不习惯,还有车体的笨重、速度上不去等不好的体验。
  小橙车的挡泥板一直做得很另类。经典版的小橙车上,挡泥板只有一点象征性的存在,让我极度怀疑这种设计只是为了迁就一下那块反光牌。到了链条版,挡泥板终于正儿八经了。只是后半截没被罩全的轮子总让我感觉下雨天可能会有点问题。就算像我这种下着雨还会骑车的傻鸟不多,那下完雨路上积水还没干的时候,骑车的人总还是大把的吧。所以,小橙车的设计者是怎么想的呢?
  就在我发出第一篇测评后的第三天,下雨,而我需要骑车去办事。雨不大不小,五分钟内可以保证不会淋透,所以我决定不打伞,虽然实际上骑车需要至少十二分钟。然而更早之前下过的一波大雨早已在地上积出了各种水洼。我在楼下扫了一圈,没发现小黄车,只好退而求次,扫了一辆小橙车,挡泥板正儿八经的那款。路上的前半段,我穿街走巷,淌过各种水洼,速度不快,相安无事。出了街巷进到主路,我开始加大踩蹬力度提升速度。此时,我感受到了一种神奇的体验:在我眼前的雨下得稀稀拉拉,我的头顶上也是一片灰朦朦的天空没有树叶之类的,而我的后背和后脖子后脑勺却不停地有水滴溅到。直到我看见一哥们骑着一辆无挡泥板的山地车,从我旁边迅速超过,背后的书包溅满后轮甩起的泥水他却混然不觉,我才意识到我的后背发生了什么。
  于是,赶紧下车,锁上,换了一辆小黄车。不知道会不会从此对小橙车一生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