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九美

  我又无聊到要看电影了。下了个《十全九美》,刚看了开头就知道是个烂片。不过既然下了不看就太对不起我在下载过程中的等待。故事其实很无聊,拍摄的手法也很矬。据说这部电影与李湘有关,找了关天终于在一个小片段里看到她一两个镜头。莫不是她是投资人?她哪来的钱?哦,前没久刚嫁过一个王老五很快又离了。莫不是她发现了电影比股市好赚钱?好功利。
  电影里倒是有些幽默成份,但一个人看终究是笑不起来,或许在电影院里我会跟着大家笑。说到笑我觉得我的笑神经真是有点不合群,很多时候我看搞笑片基本不会笑,但看BBS里的文字有时一两句就能让我笑趴。
  看完后查影评,才知道这部影片票房超三千万,超越《疯狂的石头》。真是意外。不过有人在博客中封其为“山寨影片的典范”,既然是山寨的,就没啥好说了,娱乐一下不能太过严肃。然而中国电影局居然给予表扬了,囧啊。啥时候电影局的同志也这么开放这么富有娱乐精神了?
  不过影片里还是有些镜头让我印象至深的。一是唐小蝶女儿妆惊艳亮相的那一场。有她出演,这片再怎么烂我也得捧啊,做小弟的怎能损大姐的脸面?二是朱笑天(这名字真囧)站在兰亭下等候唐小蝶那一场,如果镜头再远一点,就相当的完美,那就像一副江南水墨画,配着悠扬的箫声,极富诗情。片尾曲很好听,随着字幕上翻,才知道这首歌叫《梨花香》,演唱者李宇春——囧啊。但冲着美妙的音乐,我还是决定把它下下来。为什么不是别人唱呢?果真是十全九美——缺一门啊。
  
  故人立
  兰亭边
  江南绿
  一抹烟
  相思随风白云间
  姻缘一梦空流连

那些梦想

  前天去宝山区参加同学婚礼。在去宝山区的遥远路途上,我和JC同学看到了上海的农村面貌。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啊……上海尚且如此,其它地方就别太奢望了。不过去到同学家里倒是让我想起来了我们老家,这一点,后来到达的X、D、T同学也深有同感。这也好,不必过多拘束,比较亲切。新娘ZLY(澄清一下,不是张靓Ying)相当低调,除了我们被邀请的几位,想必班上知道她结婚的不会多几个。话说宴席是11点开始,下午新娘上花车去新郎家,结果宴席开始的时候我发现新郎早过来了。哈哈,80后的风格,“我的地盘我做主”。菜上得很快,后面不得已为了让新菜有地方摆,几盘没吃完的菜也得撤了。席间大家给新娘敬酒,两碗啤酒下肚我就开始晕乎了。后面JC随新娘敬酒去,一桌菜八个人的量只有我们四个人吃。T同学在席上吹起他当年最多能吃60个饺子,但他的筷子却早早搁下剩我一个孤军奋斗。两点的时候,大家酒足饭饱,拿起中华烟来练习吐烟圈,顺便在附近小逛了一下。站在一池绿水边上,X同学看着满眼的农村好风光,无比神往地说:以后要是能买下一千亩地,建个小平房,种点庄稼,那生活可就爽了……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浮在他眼镜背后那一句广告词:农妇,山泉,有点田。
  下午新娘上花车,我们几个男生没跟去,各自回家去了。晚饭没吃,然后至到睡觉前胃里还在撑着,那时我满脑子都在想念江中牌健胃消食片。
  记得上周F博士说桂林公园有很多桂花树,强烈推荐我们去看一看。正好这周日我终于懒到连网都不想上了,于是奔向了桂林公园,为了那满园的桂花香……到了那之后,我确实闻到了桂花的味道,不过是落在地上腐烂了的那种。
  今天晚餐的时候,食堂里突然搞了个老年工作者的欢聚活动,占了食堂大片江山。我们窝在一个角落里吃饭,有幸欣赏到了其中一个节目:一位奶奶唱起了无伴奏版的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歌。其实在唱之前我已经预感到了一股很强的电场,但第一句唱起时还是被雷到了:“我喝你(三鹿版?!)——!(停顿许久,又重新唱起)……”那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就是后面的英文她会怎么唱?结果她真的唱出来了,但我只听出来一句“we are family”,其它都是“啊”。我的脑海中莫名其妙地浮现出60年后轮到我们这辈人来欢聚一堂的场面,那时候的节目可能会是某老者上来清唱一首《双截棍》:“……嗯啊咳咳(咳嗽声),快使用又截棍,嗯啊咳咳……”

世界真奇妙

  昨天去北京西路办事,从地铁南京西路站走到北京西路我跨过了一道街,但返回地铁时我跨过了四五道街——我居然忘了该在第几个路口拐弯从而走过了头。原来人犯起神经来也是很可怕的。
  筒子楼的洗澡间热水器出问题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没修。具体的状态是有时能正常点火一直加热而顺利喷出热水;有时喷出热水二十来秒后停火了,然后任凭怎么调都无济于事,只出冷水。我每次都抱着侥幸的心理去洗澡,最近的几次也还算顺利。昨晚上第二种情况再一次出现,前一刻还被热水淋得爽快,后一刻只能被冷水浇得痛快,真是冰火两重天。还好,其实最糟的情况是洗澡打香皂打到一半没水,这种情况只有在海上巡逻了几个月的海军兵哥哥能遇上,他们洗澡只能在下雨的时候在甲板上进行。所以我应该感谢上帝。
  今天中午,小李发来一链接,是某君在其QQ空间上发的推翻相对论的文章。我一看是相对论就心跳加速,再一看是推翻就呼吸加速。然而看了一两段,论文中冒出一句:或许笔者才疏学浅,没把相对论学透……-_-!既然自己都把真相捅出来了,后面还写这么多废话干嘛?记得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曾经给某儿童刊物的编辑部写过一封信,内容是关于永动机的构造。那封皱巴巴的信人家有没有收到我是无从知晓了,当然没收到最好。现在这哥们让我回忆起了儿时,感激涕零啊!而今天,继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我也发现了相对论的另一个伟大用途:供NC人士消遣娱乐。

无题

  前几天看电影,有些感触没有记下,正好拿来填充本文字数。看的第一部是《安娜与安娜》。先是拖了两下,似乎有我感兴趣的地方,于是认真看了遍,等看完了才知道上当了。通篇不知道该电影讲的是什么主题。一开始是一个小女孩在水池里差点溺水,那一刻她看到了另一个自己,搞得跟恐怖片似的。多年后的现实生活中,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林嘉欣饰)相遇了,她们有着同样的名字,唯性格不同,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各自所拥有的爱情不同,代表了两种极端。一个是常年呆在上海的莫思雨,有个有郁抑症的老公(陆毅饰),但她温驯的性格使她挺过了这么多年;一个是从新加坡被派遣来到上海办公的Anna,中文名也叫莫思雨,性格孤傲,在新加坡有个对她一往情深的男友,是某乐队成员,但Anna对他一直不冷不热。两人相遇后了解了各自的生活,了解到两人是同一个人,某天她们约定交换身份去过对方的生活。于是Anna的男友因为看到“Anna”的不再冰冷的面孔意外地幸福了一天,而“莫思雨”以为她向往的爱情终究经不起生活的折磨。当我以为还有下文时收尾字幕冒出来了。难道故事表达的就是这种围城效应?要科幻没科幻,要恐怖没恐怖,要感情没感情,要深度没深度(也许是我水平不够),难道中国的年轻导演只能整出这种烂片?第二部是《黄石的孩子》,根据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英国牛津毕业的记者在中国的真实事迹改编,记录了他来到中国将一群孩子从战区的荒凉与饥饿带到西北的安全之地的过程,其实那几个月的徒步行走本身是堪比长征的,但电影表现力差了点,没体现出这种感觉。看完后,心说中国的导演终于拍了部感人的片子,但片尾字幕打出导演名字时却是一个外国佬,真是空欢喜一场!
  今天早上看了一段韩国游戏玩家羞辱中国玩家的视频,同时也看了对应的一段中国美女玩家回击的视频。心中有些感慨,倒不是因为美女的回击多么振奋人心。我猜FQ们是很喜欢看那段美女回击的视频的吧,拿别人泄愤是一件很爽快的事,他们一向很享受这个。日本人羞辱中国人的时候常常能引起我们的愤慨,因为日本人是有底气的,因为他们曾经欺负过中国而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它们下马威。美国人更不用说了,老跟我们玩阴的,我们只有咬牙切齿的份。可是韩国人的底气从哪来呢?其实韩国人羞辱中国就像岗比亚说要出兵中国一样。难不成我们还要真的生一把气去把岗比亚灭了?得了,一点肚量都没有怎么当大国啊?所以呢,笑笑也就算了,心思还是放在美国这边吧。哪天中国把美国驯得服贴了,其它国家也知道该摆什么谱了。
  晚上,楼下的十字路口一角落里又传来久违的街头卖唱,通过扩音器的功率放大传到了我们十一楼。我很奇怪他的扩音器电源来自哪里,旁边的小店当然不肯让他拉电线。唯一的可能是他自带了一个充电电池。这么沉的东西从大老远的地方带到这也挺不容易啊!可惜的是他的歌声实在不怎么的,比起火车站通往北广场的地道里那个流浪歌手要逊色多了;更可恨的是他大半天不换一首,除了《你的样子》还是《你的样子》。如果他希望路人能给点辛苦费这么着肯定没希望。也许他有他的想法只是我们无法理解。在我这个旁人看来,他在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边上大声宣扬他的歌喉也算是一种情调,似乎是上海独有的,就像校园里的才子抱着吉它跑到女生楼下玩浪漫一样那种属于校园的情调。

又闻桂花香

  前天H同学就说桂花开了,我努力地嗅也没嗅到。没想到今天桂花香已经漫延出了它的领地十米开外。
  在我看来,桂花的香是一种无以伦比的香。其一是它香飘的距离很远——我还没发现有别的花香能比它传得更远,就像一个美丽的女子即使站在一公里之外,也依然是一道风景,是一种外在的魅力。其二,它的香无论远近味道都一样的纯净,不会有随距离减淡的感觉,就像一个气质极佳的女子,无论多远的距离也不能减掉她一分优雅,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每次桂花香飘,我都情不自禁要努力回忆去年的桂花香飘是什么时候。可惜对于日期的概念我一向模糊。总之又一年过去了。于是桂花香就成了我对时间的标记。
  大学的记忆又开始晃晃忽忽。记得我在教学楼里闻到那股香味时还不知道那就是桂花的香味。那几个星期,每天在教学楼的每个角落里都弥漫着这种香味。我一直想找到这香的来源,却无从寻觅。直到很久以后,或许几个星期之后,或许是一年后,某天,在教学楼下路过一丛高高的树,闻到这香味,同学提到这桂花真香,我才猛然明了一切,原来那就是桂花,那香就是桂花香。
  小小的桂花一点都不惹眼,开在秋天不知道算不算孤独。但大自然是公平的,它赋予了桂花的香足以令春天里的百花黯色三分。于是玫瑰收获它的宠爱,桂花也收获它的等待。
  后记:刚敲完这篇日记,就在BBS上看到学弟发的校园照片,刚好就有教学楼里的桂花照。照片下的文字见如下。原来有人和我一样曾经寻觅芳踪无果。

桂花开。
第一年九月的时候闻见教学里一股淡淡的幽香,以为是那个女生撒的香水。可是无论走到那个教室都有这种香味,就觉得这个女生好NB啊——后来觉得是我太NB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