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事一二

  (一)
  24号是圣诞前夕,大家到旁边的某店吃圣诞大餐。此店圣诞搞大餐是传统,大餐过程中有表演有抽奖。既然有奖抽,入场券也不便宜,当然买得早的话是打折的,但用Z博士的话说是那大餐上吃的50块都不值。确实,开吃的时候我也就取过两轮的菜——是自助式的,没吃饱是肯定的,但我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好吃的。幸好有后来端上的水果撑着,不然拿着这么贵的入场券进来却饿着肚子回去肯定让人笑话。
  有个表演是川剧的变脸。本来我是不知道这脸是怎么变的,但这回居然不小心看明白了。这表演者最后还自创了个新绝活——在所有的脸都变没了只剩下一张真脸时,他猛地一抽,一张脸谱又回到了他脸上——这在川剧变脸史上似乎没有过——可惜在他猛抽地一瞬间被我看清了他用手把面具戴上的过程。
  表演是用来拖时间的,观众是没兴趣的,掌声是演员求来的,主持人是无能的,只有抽奖是激动人心的。同来的人陆陆续续有人中了奖,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中个小奖也就图乐一乐。不过那个二等奖和特等奖还是很诱人的,分别是价值一千多元的任天堂游戏机和一台飞利浦的42寸纯平高清显示器。对于我这种对小奖没兴趣对大奖没期望的人,抽奖就像看热闹,别人中了开心自己也跟着开心就是了。到后来我居然无聊到去包厢和别人打80分去,结果我一来就把伙伴从天堂般的J拖回地狱般的2,还连送对家几级跳。对家的H同事发现今天运气真好遇上了我这个草包,但很快他就后悔他的运气被我消耗太早——特等奖抽奖开始了,他连念三遍自己的号;而当主持人把号码念出的时候,我们都呆了,和他念的号刚好邻着。
  第二天,有幸吃到中奖者的请客。福星高照,不知道来年运气如何。

  (二)
  昨天吃午饭,几个人聊起电影,聊起张艺谋,聊起明星,F博士是70后,G同学很好奇70后眼中的明星都有哪些,F博士说有四大天王,林忆莲,谭咏麟,张国荣……我问他是否知道韩寒,他说“不知道,他是干嘛的?”。我说他是和我一届的,当年写小说很厉害现在写博客很厉害,现在是赛车手并号称网络第一杀手,G同学补充说他和徐静蕾有关系,F博士就一脸诚恳地问:“徐静蕾是男的女的?Ta是干嘛的?”,然后我和G同学就弱在一边,嘴里的饭险些喷出……

无题

  太久没写日记,总觉得有些欠缺。看来我是有点完美主义,总怕长长的日记列表上本来分布均匀的篇数在某段时间变得稀稀落落。但我又不知道该写什么。其实是我记不起要写什么。几天前诞生在脑海里的文字被时间冲淡了。我又在为论文发愁了。也许我的寒假不应该回去,虽然我已加入别人的火车票团购计划……买了的票总不好退吧,那可要损失一笔手续费呢,可是我似乎没打算退出买票的军团。
  晚上吃过饭,一伙人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G同学拿着她的苹果抛啊抛啊,其他人谈着笑,我落在队伍后面默不作声。不作声的原因有二,一是我一向如此,在G同学看来我除了木头一样的呆呆的脸就没其他表情了,昨晚看《即日启程》的时候我暗自发笑,这种“反常”表现对她来说就像新大陆一样新鲜;二是当时我嘴里还含着F博士刚给大家发的巧克力,最后一片被我包览了。那一大片的巧克力就这么一整片被塞进嘴里。其他人吃的时候都是一点点地咬了嚼着吃,真奇怪,巧克力是用来嚼的吗?那种“丝滑”般的感觉也能嚼出来?哦,扯远了。就在这时,几个人开玩笑说让G同学把苹果抛起来,在我们走路的过程中,那个苹果就会落到我这了,让我接住。我想说我不干,但巧克力还没化完,我说不了话。我以为G同学也不会这么大胆从了他们的怂恿,虽然没事找这种乐子也不算过份。但就在黑暗的天色中,G同学傻傻地笑了两笑,一只黑呼呼地东西就从她面前飞过头顶……
  那时我手里还拿着自己的一只苹果;那时飞起的那只苹果隐在黑暗的夜色里我看不到它在飞往最高点的位置——其实我也没抬头。当我感觉那苹果快要落下的时候,我头稍稍抬了一下,左手斜着伸了出去,在很小的一声撞击过后我的头和手都回到了原位,大家依然在走路。又过了两秒,大家回过头来看着我,我也跟着回过头来,看看周围黑黑的地面寻找苹果的影子。G同学尴尬地笑,其他人幸灾乐祸地笑,我无辜地笑。然后大家继续走路。
  走了几步,G同学问我有没有接住,我没吭声,接着走,因为巧克力还是没化完,走了几米后,把一只苹果递过去给她。她问不是把我的给了她吧,我又没吭声,走了几米后,另一只手亮出另一个苹果。

忘忧草

  千千静听随机地播放着我音乐文件夹里的曲目。我戴着耳机,但心思却在程序上。放到周华键的《忘忧草》,曲调的风格一转,我心思被吸引回来。
  这首歌很老,但我知道并喜欢上这首歌是在一次和同学一起去K歌的时候。那时,一个同学点了这首歌,唱的时候,麦克风只有两个,但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跟着一起唱。那时,这曲调对我而言有点陌生,因为我收集的歌曲里竟然没有这首歌;但又有点熟悉,若不然我怎么能跟着他们一起唱起来?一定是我中学时代学校里广播里曾经一遍又一遍地放过,只是年轻时的记忆单纯得装不下一首歌。
  唱这首歌的时候,大家唱得那么专注,仿佛每个人都是一株忘忧草。不再年轻的我们或许依然年轻,或许已开始憧憬年少的岁月,任回忆在缓缓的曲调里飘飞。真是不懂,年少的我们哪来这么多的忧愁,以至于大家都情不自禁把自己当成忘忧草?还是已经成熟的我们学会了许多,面对众多的坎坎坷坷已能坦然处之?
  年少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故事的主角。可是,主角总是少数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跑龙套,于是那些年幼的心灵在经历了一遍遍的故事后,唯有一遍遍的失落。终有一天,那载满失落的心灵再也没有剩余的空间,不得不寻找一种方法来解救自己。但找到最后才发现,只有放弃想当主角的奢望,才能合理地拒绝失落。因为多数人只是一根根的草,一个草民哪来这么多奢望呢?奢望越多,失望越多。
  只有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安心地享受自己的生活。这样,在偶尔有机会当配角的时候,我们才会满心欢喜地享受生活的馈赠。当然,有人说要有大志向,但有相当的野心就得有相当的准备来接受打击。没有人是天生成功的,没有一个伟人只为成功做准备。别忘了,《忘忧草》的歌词里也写着“让软弱的我们懂得残忍,狠狠面对人生每次寒冷……”
  我们的失落源于我们的燥动不安,而这燥动也是青春的一种标志。漫长的生活,说长不长,却足以消磨掉我们的耐心。若不然哪来这么可笑的天荒地老的誓言?这就是上帝给我们开的玩笑。你信吗?
  只有当我们学会像一棵河畔草一样,静静地,静静地,让烦恼的生活随天荒去,让世俗的心态随地老去,也许,我们就真的成熟了。

附《忘忧草》歌词:

忘忧草
作词:陈没 作曲:字德、敬子
演唱:周华健

让软弱的我们懂得残忍
狠狠面对人生每次寒冷
依依不舍的爱过的人
往往有缘没有份
谁把谁真的当真
谁为谁心疼
谁是唯一谁的人
伤痕累累的天真的灵魂
早已不承认还有什么神
美丽的人生
善良的人
心痛心酸心事太微不足道
来来往往的你我遇到
相识不如相望淡淡一笑
忘忧草 忘了就好
梦里知多少
某天涯海角
某个小岛
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次拥抱
轻轻河畔草
静静等天荒地老

神奇一吹

  昨日下午去打羽毛球。本来该去的人多数开会或出差了,结果一个场只有五个人在打,四个人在场上双打,一个人做裁判。
  高手没来,我就成了“高手”。某次接球,由于被对方扣杀,我慌乱中居然挡了回去,只是球被高高吊起,落点在网附近。对方抢前一步,准备在网前再次扣杀,只是觉得那球似乎有点不过网,球拍也没举起,只抬头看着那球往下落。而我刚接过球,还没调整过来,但还是可以做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动作——隔着四米远对着球即将落下的轨迹猛吹一口气……那球砸到网沿上,弹起并落到了对方场地。
  又一次,我方两男对阵对方一男一女。对打过程中被我逮到一次网前扣杀的机会,但眼看对方有个女生不好动作过猛,于是只小扣一下,不料那师姐慌乱中居然挡回来了,只是球再次被高高吊起,落地点还是在网附近、我的面前。当球落到我上方一米高的地方,我再次对着球猛吹了一口气,球还是砸在了网沿上,弹起,落到对方场地。半分钟内,对方两人笑得发不出球来。
  以上结果证明:好球是吹出来的,高手是靠吹的。

老外啊老外

  上周五,单位安排我们一干人马周末去机场接老外,每班机派一人去,一共十来班。
  H同学是第一趟,周六早上6点多出发,他痛苦地6点起了床,而我也痛苦地被打搅了懒觉好梦。更不幸的是他随车去到半路接到通知老外改成第二天的航班了,周末美好的清晨就这么白白泡汤了。我是周日上午7点25分出发,当然又一次在6点被吵醒,H同学又要老早出发了。等我到达机场,在出口外居然又碰见H同学,他接的是7点半到达的那一趟,已经半个小时了还没看见老外。而我要接的机居然提前了近半个小时到达。总算H同学先接到人先走了。十分钟后,我要接的两个人也分别到位。初次见面,用我寒碜的英语与他们寒暄,我居然听懂了。不过得了便宜还是趁早收工的好,以免露了马脚,赶紧带他们到停车场,上车走人。既然是两个老外,我也就不需要插嘴防止冷场,他们坐在后座互相闲扯。快到单位时,我问了两句,他们木木地看着我……我终于还是露了馅,看来我的英语真是烂得炉火纯青了,居然能让老外听不懂。
  周一周二老外开国际会议,没我们的事。周三早上,我又得去为一老外送机,因为这一群老外里他是唯一一个国际机构人物,需要特别优待,其他的只是各国代表。其实他正是我先前接机的二人之一。按计划,我们应该7点25分出发,赶10点25分的飞机。看起来时间挺充足的,不过这个时段上海的车流量更充足。老外不知道情况,结帐的时候慢斯条理地,结完帐出了酒店,他说上海的天空挺clear啊,我说这交通可就不那么clear了。由于开车的司机事后还有任务,我也因此免了跟去机场的麻烦,于是跟老外交待了一下(MS还是没能让他听懂),车门一关,就此古德拜。中午的时候,G同学突然拿来十几张光盘让我们刻录本次国际会议的PPT,准备给老外每人一份。刻完后H同学拷了一份来看,发现几十份PPT文件中夹杂两张图,打开来看,居然是他前几天刚画的。原来G同学先前把他的U盘借去拷各老外的PPT,不小心把里面的两张图当成会议内容做进了光盘映像里。不晓得那些拿到光盘的老外在看到这两张图时作何感想?他们在会议上一定没见过那两张图,这下够他们琢磨一段时间的了。H同学也格外的荣幸,一个不小心,他的作品就上了国际会议的大作里,挤在各位大师级的PPT文件之间,分外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