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君轶事(4)

  这几天W君被工作的压力压得透不过气来,偶然瞥见好久没点开过的千千静听图标,于是点了开来。屏幕上弹出久违的播放器界面,同时弹出一与歌曲有关的网络界面。W君漫无目地的点着上面的翻页钮,随意地选了几首看着不错的歌曲。翻至某页,W君看到一首歌叫《下个,路口,见》,顿时被那极有气魄的歌名吸引住;再一细看,是李宇春唱的,立即抖擞精神点开试听,一阵极富节奏感的鼓声传入耳膜,W君心中禁不住暗叫:爽!纯爷们!

  不多久,W君在电子邮箱里收到某行发的信用卡网上调查问卷。W君点开来,答了几题。接着看到其中一题是问哪些人物适合做该信用卡代言人,题目下列出的几个选项有:韩寒、五月天、方大同……最后面还有个附带空白栏的“其它”项。W君想了一会,前面几个里没找着合适选项,于是选了“其它”这一项,然后怀着无比虔诚的心在空白栏里敲上“李宇春”,并在后面用括号附注:“用李宇春代言的信用卡,代表一种信仰,你懂的”。

  中午吃过饭,W君和小衣同学离开食堂走在路上。小衣同学亮出她戴在无名指上的花戒指,对W君说:“刚买的,好看吗?”脸上洋溢着一脸的天真。W君说:你买这干嘛?小衣说:好玩呗。W君叹口气说:你还是没长大啊。小衣说:最近大了一些。W君心中咯噔一下,用一瞬间向小衣瞄了一眼。小衣接着说:我最近开始思考问题了。W君幽幽地说:我还以为你指的是身体方面呢。小衣一愣,抡起粉白色的包砸向W君……

2010 年5月9日

  这是我进入繁忙时期前的最后一个闲暇日——请不要误以为我即将去干嘛了,尽管对于蚊子来说这是一个盛行交配的季节。

  我决定去找同学吃个饭。来了这个城市快一年了,也没找过他们,实在过意不去。于是昨晚联系了小学同学ZhangD,约好今天吃饭。其实就在昨晚还和另外两个初中同学吃了个饭喝了点酒。还有个高中同学早在去年就一起吃过。得,幸好我没上过幼儿园,不然照这趋势还得有一顿。十一点多的时候,来到ZhangD所住地附近,碰一面,找一家新开的西餐点吃饭,环境很优雅。席间得知她的境遇,让我感叹这世界变化真是快。这就好像昨天中午明朗得很有盛夏模样,晚上一场雷雨,今天就被打回初春模样。想起昨晚与两位初中同学聊天,说起几个初中同学,早早入门经商,现在已是百万身家,而我们这些读书多年的人空有一纸文凭,齐声发出的哀叹都不知道是替谁发的。

  不知怎么就说到书的话题。ZhangD说她喜欢看书,正巧我也有要逛书城的打算。于是吃过饭后和她一起去了附近书城。说起来真是好笑,初中那会我买过一本鲁迅全集,结果一放好多年,至今没看过。读研那会有一次为了考一门课特地买了一本书复习,结果也没看,考试也没挂,因为内容与那本书关系不大,于是那本书又被囤起来了。单位给青年同志发放的几本励志书,有几本连裹在外面的塑料膜都没剥。现在我居然头脑发热要买书!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时间看。不过好在ZhangD同学启发了我,要实在不知道买什么书可以考虑给弟弟妹妹们送几本儿童读物。ZhangD同学有想法,我只管跟着她瞎转。走到漫画区,看到夏达的《子不语》,于是收入购书车中。心想小学这么多年都是被日本漫画给泡大的,今天难得有一个不错的国产漫画家,就算不感冒也要支持一把。后来在另一区瞧见一本韩寒他爸写的《儿子韩寒》。翻了翻,还有韩寒写的序。韩寒在序里说这本书其实已经出版很多年,但出第一版时为了避嫌所以没有写这个序,现在事隔多年他又觉得还是应该写这个序,“因为避你妈的嫌”。我先是一愣,后是一笑。再看里面的内容,说的是他小时候的事。我琢磨着要不要收了这本书,因为读一个人的成长故事不见得就能学到他的本事,就好比读了如来出家的故事不见得就能取到如来的真经,读了许仙儿时的故事不见得就能娶到白蛇精。再翻封底,标价19.8元,心中一阵不平:这字数连《血色浪漫》的四分之一都不到的书凭啥就能要了二分之一的价呢?经犹豫再三,还是把它收了。要是哪天觉得不爽了就到这本书里翻查韩寒的把柄,或者体会一下当爹的感觉。

  在书城里接着游列了一下午,傍晚时分推着一小车的书,结帐走人。拎着两袋沉甸甸的书走在大街上,突然很有从菜市场买菜归来的感觉,一袋像猪肉,一袋像萝卜白菜,心里的泪水哗哗地流……

初夏

  这个城市一夜间从冬天跨进了夏天。春天就这么没了。各种植物的花匆匆忙忙地开了谢了,好似匆匆忙忙地迎接这个夏天。四川的青蛙们刚结束了冬眠,发现不幸错过了春天,于是集体出来补习踏青。蚊子们一定泪奔着,没来得及发春交配,以至于在这个属于它们的季节里居然蚊口稀少。那天,Z同学忘着窗外灿烂的阳光,泪流满面状:“我刚买的春装,没机会穿了……”

  小一同学偷了个空闲日,秘密组织大家去植物园郊游。尽管那不是个周末,园里的人还是非常多非常多。很多很多的中学生,很多很多的小朋友,穿着统一的校服,成群结队,排着队在小道上和人群中穿梭。偶尔看见一群穿便服的,玩着玩着,要换地盘了,走之前照个集体照,拉出一旗帜,上书**大学**级**系。

  郊游回来,大家一起吃饭聊天。Z同学说起自己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睡觉遇到“鬼压身”。同寝室的H同学幽幽地说这家伙每个月都有那几天。

  柳絮漫天飞舞了好几天。这让我想起了大学时光。不过大学时代见到的柳絮比这壮观多了,堆在角落里能像一层棉被一样厚。回忆总是那么妙曼轻盈,就像这柳絮一样。

暗流涌动

  其实老早有下文的冲动,只是时过境迁,情绪时有时无。拖至今日,又重遇心境。其实有些事,以后会一直有的。什么时候没有了,中国也就有希望了。而这个希望,短期来看是看不到了。我也不太确定现在写这些感慨会不会太早。要是后面来了更刺激的,我就没有写的借口了。

  世博会刚开幕,而此时的上海有这么一幢楼,面对外界的一侧涂着新鲜光艳的墙漆,上面还画着窗,另一面或者内里还是一幢危楼。有人看到这个场景,说:这就是“中国式的面子”,而我想到的只有“中国”两字。这是一个表面平静的世界,底下却各种暗流涌动。最近已经连续有很多个孩子成了暗流的牺牲品。

  再看看最近几股暗流的始作俑者,其中一个“郑42岁,失业、无房、无妻无子”,好一个弱势群体。“据其自供的作案原因:一是辞职后工作无着,二是恋爱失败,三是受一些身边人员闲言刺激”。不知道有的人明不明白一个弱势群体人员爆起来也可以很可怕。而中国的弱势群体有多少,诸君自查吧。当这个社会越显得平和,人们的虚荣心越容易发作。有钱的人开始炫耀,有权的人开始发威,而且他们都希望其它人无法得到他们已经拥有的,或者不希望公平发挥作用时使他们失去已有的,中国的利益既得群体已经成型,并掌控着这个社会的资源。弱势群体没什么可炫耀的,炫耀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过当有一天他们的已有资本很小时,就可以忽略代价问题,这时他们就可以炫耀反抗的力量。一个人的反抗叫反社会,一大群人的反抗就叫革命。所以,其实不管每个人的身世和境况如何,大家都有炫耀的资本,那些很有优越感或者以践踏他人尊严取得快感的人们其实会瞬间成为被同情的对象。

  身为一个大国之民,我却找不到一丝安全感。想去乡下平静地度过一生,土霸王到处都是,怕一不小心我就惹错人物;想到城里借一禺偏安一角,没有借禺的资本,就算借到了还怕有被拆迁的危险;想在东部生活,怕被七十码撞到;想在西部生活,怕被埋进豆腐渣里;想去买点食品,怕吃到三聚氰胺和农药;想去医院看病,怕被接种问题疫苗或注射问题药品;想说点事情发表点意见,怕被跨省追捕;想安心走路,怕撞到拿枪的警察或押钞员……要是不小心惹错了某些权贵,会有莫名其妙死去的危险;如果真的挂了,有人派来法医在那布满伤口的尸体上验尸,但结论很可能是自己摔跤摔死或自己内出血;其他人还想多说什么异见一律以诽谤造谣罪论处;进了监狱的人将会有更多花样的死法……想在这个泱泱大国里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何其难啊!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过现在很多物并不喜,很多悲也不是自己的。